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校园生活>>

共有 7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吴江区老年人文化艺术节里的热望与荣光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26日   作者:张汝鸿

暮秋时节,吴江区工人文化宫外的梧桐叶簌簌飘落,而宫内早已是暖意融融。我站在门口整理了下衣角,想起方才一路辗转的波折,不禁哑然失笑——为了赴这场苏州市吴江区第十一届老年人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文艺汇演之约,我竟在寻路途中上演了一出“小插曲”。

起初只知演出在工人文化宫,却未记清确切地址,凭着模糊印象乘车出发,半途竟误下了车,几经问询又坐错方向,稀里糊涂跑到了同里古镇。看着眼前熟悉的水乡景致,我又急又无奈,只得赶紧折返,最后干脆拦了辆出租车,再三叮嘱司机“务必找到吴江工人文化宫”,才算踏上正途。车窗外的街景飞速倒退,心里满是对错过演出的焦灼,直到望见“工人文化宫”几个醒目大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匆匆步入会场,果不其然,领导们的讲话已然结束,好在文艺汇演刚刚启幕。虽错过了开场的仪式感,却也算赶上了最核心的精彩,这般周折倒也不算白费。习惯性地摸向随身的包,纸和笔早已备好——这是我多年来的习惯,不管是听讲座还是看演出,总要亲手记下些什么,才觉得心里踏实。没有节目单,便借着舞台的灯光,一笔一划地记录着每个节目的表演方与大致内容,字迹或许有些潦草,却是这场演出最鲜活的注脚。

舞台上的帷幕缓缓拉开,一场属于银发长者的视听盛宴就此展开。整场汇演共呈现15个节目,各个节目风格迥异,却都透着股不服老的精气神。其中,吴江区老年大学无疑是亮眼的“主力军”,一连带来4个节目,从舒展的舞蹈到悠扬的合唱,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透着精心打磨的痕迹。其余节目则来自吴江各个镇街与老年院校的表演者:太湖新城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身姿优雅,舞步间尽显江南女子的温婉;江陵街道的节目充满生活气息,将寻常日子的乐趣搬上舞台;盛泽镇老年大学的京剧演唱《红梅赞》韵味十足,一招一式颇有专业风范;黎里镇老年大学的舞蹈《吉祥欢歌》,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同里镇老年大学的表演者们《三十二式太极剑》刚一登场,我便想起自己上午误闯同里的经历,更觉这份缘分奇妙,他们的剑法刚劲充满活力,仿佛将古镇的灵动都融入了肢体语言;桃源镇老年大学的节目舞蹈《太阳出来喜洋洋》带着几分田园诗意,让人想起乡间的宁静与美好;平望镇老年大学的舞蹈《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舞姿优美,观赏性极强;八坼街道舞蹈《扇问》与横扇街道的舞蹈《拥军花鼓》表演者们默契配合,观感十足;七都镇老年大学的表演唱《时光谣——尽孝不我待》更是说出了老年人的心声,儿女尽孝,不能等待。

看着台上这些身影,我不禁想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老话。或许这些节目没有十年磨一剑的极致打磨,但对于大多已是六七十岁的长者而言,能站上这个舞台,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坚持。他们不再是职场上的骨干,也不是家庭里事事操心的长辈,此刻的他们,只是怀揣着热爱的表演者。为了一个动作的标准,他们可能要反复练习几十遍;为了一句唱腔的圆满,或许要对着镜子琢磨许久。岁月在他们的眼角刻下皱纹,却没能磨去心中的热忱,正是这份千锤百炼的执着,才凝聚成了这场精彩绝伦的汇演。

当最后一个节目是吴江老年大学的合唱《游击队员之歌》演员们都穿上了军装,威武雄壮,显得格外年轻,个个都像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指挥女老师干净利落节拍打的强劲有力。这首男声小合唱《游击队员之歌》,为大家迎来了最最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了, 全场掌声雷动,我也用力拍着手,手掌微微发麻却毫不在意。这掌声里,有对节目精彩的赞叹,更有对这些银发追梦者的敬佩。他们用行动证明,年龄从不是热爱生活的阻碍,岁月的沉淀反而让这份热爱更显厚重。

走出工人文化宫时,秋天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心里却暖烘烘的。今日的寻路波折早已被演出的精彩冲淡,那些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身影,那些笔端记下的鲜活瞬间,都成了难忘的记忆。这场老年文化艺术节的汇演,不仅是一场文艺盛宴,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吴江老人们积极乐观、老有所乐的生活姿态。为他们点赞,祝贺他们,更要为这份不老的热忱喝彩——愿每一位心怀热爱的长者,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荣光。

251023

0
  • 上一篇:吴江八坼采风记
  • 下一篇: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