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上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陈志强老师带着我们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一同前往吴江八坼采风。车子驶离喧嚣,窗外的风景渐渐切换成连片的田野,稻浪在微风中翻涌,带着沉甸甸的秋意,远处的村落错落有致,白墙黛瓦隐在绿树间,吴江田野的好风光,就这样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眼前,让人心头满是期待。
抵达八坼后,陈老师便带着我们开启了探访之旅。第一站是永宁桥,这座古桥静静横跨在河道之上,桥面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缝隙里还嵌着些许青苔,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们驻足桥上,看河水缓缓流淌,岸边的杨柳枝条轻拂水面,偶有乌篷船从桥下驶过,泛起的涟漪晕开了两岸的倒影,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韵味。陈老师笑着为我们讲解桥的历史,学员们听得入神,不时拿出纸笔记录,或是用手机拍下这雅致的景致,想把这份江南水乡的温婉留存下来。
离开永宁桥,我们又来到了厚生纱荘。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只有静谧的街巷和古朴的民居。走在巷子里,脚下的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两旁的房屋保留着江南民居的特色,木窗棂雕刻着简单的花纹,墙上爬着些许藤蔓,透着原生态的质朴。我们放慢脚步,细细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仿佛时间都在此刻慢了下来。
随后,一座六进老宅映入眼帘,让我们不由得惊叹。推开斑驳的木门,仿佛走进了时光的深处。老宅的院落层层递进,每一进都有不同的景致,青砖铺就的地面、雕花的木梁、古旧的石缸,处处透着厚重的历史感。阳光透过天井洒下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们穿梭在各个院落中,想象着昔日这里的生活场景,心中满是对过往岁月的遐思。而沿河的走廊更是别具风情,长廊依水而建,木质的廊柱整齐排列,站在走廊里,既能欣赏河水的灵动,又能躲避日晒,微风拂过,带着水汽的清凉,让人倍感惬意。学员们纷纷在此驻足,有的吟起了与江南相关的诗词,有的则交流着眼前的景致带给自己的创作灵感,氛围十分融洽。
八坼村还是著名的酿酒之地,我们进入厂区都戴上了口罩,以防污染。在这里酒香扑鼻!我们用小杯品尝了他们酿造的酒,味道纯正、香浓。他们的酒销往各地远近闻名!
巧的是,当天恰逢阴历九月初一,当地的城隍庙正好开门。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城隍庙,只见院内香烟袅袅,不少当地百姓前来进香祈福,脸上满是虔诚。庙宇的建筑庄严肃穆,大殿内的神像栩栩如生,墙壁上的壁画色彩虽有些斑驳,却依旧能看出精湛的工艺。我们沿着庙宇的回廊慢慢游览,感受着这里的民俗文化氛围,也为这份庄重与祥和所感染。
此次采风的最后一站,是位于黑龙村的农民艺术家周鑫华家中。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农民画家。走进他家,仿佛走进了一座小型美术馆,客厅、书房各处的墙上,都挂满了他的画作。他的画作题材丰富,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有金黄的稻田、劳作的农民、嬉戏的孩童、古朴的村落,色彩鲜艳明快,笔触细腻生动,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周鑫华老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每一幅画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言语间满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当得知他的农民画作屡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时,我们更是敬佩不已。一位学员感慨道:“没想到在乡村里还藏着这样一位有才情的画家,这些画作不仅画得好,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大家纷纷围着画作细细观赏,不时发出赞叹,拿出手机频频的拍照。也从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里的艺术之美。
八坼的皮蛋也是远近有名的美味食品,几乎我们来参观的学员,每个人都买了他们制作的皮蛋。
我们还在黑龙村的一间酒家,吃了一餐丰盛的午餐,每个人AA制。
采风之旅也接近了尾声。踏上返程的车,大家依旧兴致勃勃地交流着一天的所见所闻。吴江八坼的田野风光、古桥老宅、民俗风情,还有周鑫华老师的农民画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采风不仅让我们饱览了江南乡村的秋日美景,更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为我们后续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相信这份独特的经历,会化作笔下的灵感,让我们创作出更多饱含真情与温度的作品。
25年10月23日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