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了凡四训》这本书很畅销,我也买了一本,迫不及待读了起来。
《了凡四训》源于作者袁了凡对自身经历的深刻感悟。袁了凡,明代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了凡四训》开篇便追潮作者少年曾遇异人,被算定一生命运,后拜会云谷禅师,受“立命之学”,遂躬行实践,从此自造命数,福禄寿算皆有增长。“了凡”便是他决定不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而更改的名号。了凡一生颇有功业,亦多著述。思想融汇儒释道三家,以训子书《了凡四训》流传最广。
《了凡四训》共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篇。全书围绕积善求福的要义,认为应首先树立“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观念;再于行善之前改正缺点,不生邪念;进而以大量的事例充分说明行善的必要性,并将善行细致分类,加以阐释分析,涉及传统伦理道德的方方面面;最后,当行善收效、获得福报后,了凡不忘告诫子孙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
我认真研读4个篇章,给我启迪最大的是第三篇章“积善之方”。当看到原文:“《易》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时,恍然大悟。原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凡四训》,我虽然是第一次读,知道了古代人相信福祸不会无缘无故降临,都是人自身行善或作恶的结果。父母在世时,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经常教育我要多做善事,我退休前在单位里,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退休后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爱心。
我忽然想到同里好人庞昌荣20年免费给环卫工人和游客烧水,好人有好报,今年上半年庞昌荣眼疾同样得到好心人捐献眼角膜,让他重见光明。当然做好事时,不要先想到回报,刚电视里看到一则新闻,有人借照顾老人居心不良,想独吞老人财产,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家乡芦墟有家“善来食品”厂,三代善心传承,年年送月饼到芦墟敬老院和汾湖悦心公寓给老人免费品尝,我很感动。
“了凡四训”中:“满招损,谦受益”告诫人们做人要低调,还有一篇是讲:“与人为善”的,跟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
读完《了凡四训》,我掩卷沉思做人的道理,要做好事业,先要学做人,强调家风建设,好的家风让子孙后代受益匪浅。在今天物质丰裕的时代,读《了凡四训》让明理是非,低调做人做事。
202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