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8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盛泽偶遇中读懂了程开甲院士

发表日期:2025年5月9日   作者:凌爱琴

前几天,几个老姐妹,几个老哥们一起相约去了俗称小上海的盛泽镇玩目的是圆明禅寺公园一路上,大家情绪高涨、兴勃勃。

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走到了银行街12号,只看到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呈现在眼前——“程开甲故居”。大家立即停下了脚步,以敬仰的心情异口同声的说道多好的机会,进去参观一下吧。

程开甲故居临街而筑,四周民房,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故居始建清光绪年间,建筑整体分为东西两路,为两层传统木结构建筑,用料粗大讲究梁贺刻有寓意祥瑞的雕花图案。此地是程开甲院士少年居住地、承载他的成长记忆。故居纪念馆实物阵列情景交融庄严肃稳参观者无不惊叹不已

通过参观,笔者了解了程开甲院士坎坎坷坷尽忠报国一生故事原来盛泽镇程开甲出生地。1937年,中学毕业,同时被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最终选择就读浙江大学物理系,成为王淦昌、星北、陈建功、苏步清的学生,于1946年经李约瑟博士推荐赴英国留学,师从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大师M玻恩教授,获得了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受聘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他曾参加瑞士苏黎世低温超导国家学术会议,与海参堡激烈论战。程开甲院士那时的年薪高达750英磅,第一次领到薪水时,他想为远在国内的妻子选购一件皮大衣,当他把支票递过去结帐时,老板蔑视地打量他,不相信中国人能买得起他店里的商品,还打电话询问银行查询。这件事,只是程开甲在国外辛酸遭遇的一个面对种种歧视,他下定决心,学成回国建设国家

回国前,程开甲想到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知识和资料一定非常需要。他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带回国,1950年,程开甲回到母校淅江大学任物理系副数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程开甲调入南京大学,作为归国高级知识分子,南南京大学把他定位二级教授,但为了支持抗美援朝,他坚持只领三级教授的薪金

这时,国家建设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南京大学决定筹建金属物理教研组将任务交给程开甲和施士元两位数授为投身国家建设要求,程开甲毅然搁置躬耕多年且成果斐然的物理研究转向自已并不熟悉的应用物理方向他从基础学起,到南京工学院听金属学课程,到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学习实验操作,博览国内外资料。1954程开甲与施士元合作建成了南京大学金属物理教研组,出版国内第一本《固体文理学》专著成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

程开甲参与核试验事业后,其妻子耀珊,把家从北京搬到新疆红山,又与他一起在戈壁滩上生活,让程开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的核试验事业,程开甲曾不止一次的表达对夫人的歉意“我所做出的成绩有耀珊的一半功劳,而我却没能为她做什么

19641016日,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后来,中共中央国务员中央军委在京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研制“二弹一星”作出特出贡献科技专家,授于“两弹一星功勋奖状”程开甲院士是其中之一。晚年时,程开甲院士曾感慨我不回国可能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最多是一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贡献的源泉在于创造盛泽镇的每一缕风都带着“程开甲公式”的韵律每一条河都流淌着“两弹一星”的基因,每一片绸都织就着“国之背梁”的精神图语

程开甲院士身居多项荣誉,是盛泽人民的骄傲,也是吴江人民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他!

0
  • 上一篇:乡村颂诗
  • 下一篇:四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