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四次到盘门景区游览,前两次赶上恶劣天气无功而返,第三次头痛被迫返回,第四次才仔细走了一遍。为什么如此痴迷游览盘门呢?进入景区前,东大街“盘门景区”牌坊两侧楹联说明了一切:“花蕞树荫琼楼玉宇泛波光,瑞气祥云古堞拱桥依塔影”,仅琼楼玉宇、石堞拱桥和塔影,就足以引人入胜,一个“古”字更是吊起胃口。
从景区东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秀美的古塔——瑞光塔。瑞光塔是七级八面砖木塔,高五十多米,外轮廓微呈曲线,显得清秀柔和。正间坊前额为《瑞光胜迹》,后书《亦乌遗踪》。登塔的楼梯为木结构,通道低矮狭窄,只能一人通过,超过身高1.5的人都要低头爬行,楼梯很陡,踏在木板咚咚作响。塔高七层,四层以上禁止通行,每层的外围均有迴廊。迴廊为八面型,环饶一周,塔周围的景致尽收眼底。放眼四面八方,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盘门城楼互为托举,春波绿水的湖泊与秀气亭台楼阁相映成趣,石桥曲径的幽雅与茂盛植被的多彩多姿默契淡然,加上身着鲜艳服饰游人的点缀,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据资料介绍,此塔为三国时期赤乌十年,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当时被称为报恩塔,是苏州最早的佛塔,现存塔于宋景德元年重建的。估计孙权始料未及的是,他为母亲建的塔,竟成了现在古文化的象征,成了子孙后代怀古和游玩的地方。
盘门景区的核心是位于运河岸边的盘门,它是目前国内保留下来唯一的水陆并列的城门,与其连体一段古城墙。沿着台阶而上,便来城门楼上。“水陆营迴"牌匾十分醒目,陆门上有将军楼,可眺望四方。将军楼下是个“院落”,即瓮城。陆门分为两重,中间有通天夹道,是用来放闸门的。一旦入门关闭,水门下闸,纵有千军万马,也会被拒之城外。瓮城设有藏兵洞,可埋伏士兵。敌军进入瓮城后,上面的士兵可以向射击,体现古代“瓮中捉鳖”的防御智慧。早期无论民用还是军用都需要水路运输,水门是过往船只的重要关卡,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水城门与城外的大运河联通,城门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据史料记载,盘门始建于春秋时期,现存建筑为元末明初遗迹,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人们站在瓮城中,望着四面高耸的城墙,惊叹古人的奇思妙想,也感受了一下“瓮中捉鳖”那种求生不得的滋味,别有情趣。
桥也是景区的一大看点,有吴门桥、蟠龙桥等数座石拱桥,其中吴门桥最有名气。它是苏州市区现存最高的一座古桥,始建于北宗元丰七年,清代重建成单孔石拱桥。拾级而上,可见桥下水网交织,舟船往来,城楼巍峨,古塔生辉,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园内还有春水桥、窥塔桥、碧波桥等,每座桥都有一个美丽。
伍相祠是专门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名相伍子胥而建,祠堂内展示了他几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反映了伍子胥“昭关白发,亡命奔吴,专诸刺僚,子胥筑城,策建水陆军种,兴吴灭楚,哲人其萎”的一生,祠内还有一些名人诗词及书法作品的复刻品。
四瑞堂是纪念北宋高僧圆照法师的场所,因传说其讲经时出现龙、虎、瑞龟、妙莲四瑞祥兆而得名。四瑞堂整体采用宋代风格,屋顶为歇山顶或悬山顶,檐角舒展,线条简洁。以木柱、梁枋为主要承重结构,榫卯工艺精湛,符合传统苏式建筑的细腻特点。
游盘景区门前曾听说一句“游苏州古城,从盘门开始”的流行语,游后深感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