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7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感悟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16日   作者:梅元灿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师从苏轼,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则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有如此家庭氛围,又有如此优良基因,李清照生来就注定不凡。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跟随父亲在汴京,十六七岁的年纪,正如一朵娇艳的花儿含苞待放,两首小令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片段,而诗人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鲜明活泼,天才少女李清照刚入汴京不久,便凭借这两首《如梦令》名满京师。《梦园诗选》评价李清照被赞为“圣于词者”。

第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开篇“常记”这是一首忆昔之词,据考证,这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写于她十六岁时,即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彼时,李清照刚到汴京不久,因回忆起早年的故乡往事而作此词。

写的是酒宴后乘船倚醉而归,却不小心驶入了荷塘深处。那也没关系,不妨大家比一比,谁能先驶出荷花丛。于是奇力划奖,大声吆喝,倒把栖在洲渚上的水乌都吓飞了。这句“惊起一滩鸥鹭”,颇有点儿“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觉,让整个画面都动了起来,而且加上了人声,更见热闹。

第二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根据《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也是创作于李清照十七岁时,即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这首知名度更高,最后“绿肥红瘦”一句更是千百年来备受推崇,堪称绝妙之笔。

从早起回忆写起,少女睁开眼来娇媚地伸个懒腰,媚眼如丝,霞生双颊,忽然想起昨晚没有睡好,听了一夜雨声,不禁担心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于是急问正在打门帘的侍女:“可去看过海棠花了?”侍女笑答:“没事儿,一夜风雨,海棠未谢,还和原来一样。少女词人微微一笑,娇声嗔道:“傻丫头,倘若未谢,我不看也知道,饱饮了一夜雨水,那海棠应是绿叶更浓,红花微卷,怎么可能一点儿没变呢?

两首《如梦令》,都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和花美。我反翻读后,意境深深,感悟满满。

1.生活情趣的体现。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作捕捉了生活中瞬间的美好,展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乐趣和心境。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游玩时的快乐,使我们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其一自然之趣。词中描绘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等自然景色,展现了李清照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其二争渡之趣。词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描写,展现了李清照争强好胜、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这种争渡之趣,是她生活中的一种动态情趣。

2.细腻的情感表达。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普遍的艺术感受。她的词作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情感的深刻挖掘,使我们能够产生共鸣。通过询问卷帘人海棠花的情况,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和细腻、委婉的感情。词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以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的语言,写出了当前的情形,也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3.文学技巧的学习。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阅读她的作品,可以学习到如何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以及如何营造出具有画面感的文学场景。首先是生动的对话运用。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问答,不仅使词作富有生活气息,更在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差异——主人敏感多情,卷帘人则显得淡漠无知,从而加深了情感表达的层次感;其次是新颖的修辞手法:“绿肥红瘦”一语双关,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肥瘦代多少,既形象生动又新颖别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体现了李清照对语言的独特驾驭能力。

4.历史文化的了解。李清照生活在宋代,她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和社会风貌。通过她的词,知道醉酒、划船、侍女、花美等,我们可以间接了解到宋代的文化、社会习俗以及女性的地位。与当代展现电视、电话、手机、电脑等生活状态完全不同。

5.审美情趣的培养。李清照的词作以其优美的意境和韵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阅读和品味她的作品,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1.意境营造,虚实相生的画面感。通过简洁语言勾勒场景,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以“日暮”“藕花”等意象构建沉浸式画面,我们仿佛亲历划船惊鸥的瞬间。2.语言风格,自然清新,表达贴近生活,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对话,自然如日常闲聊,却暗含细腻心理活动。

  2025.10.

0
  • 上一篇:观看越剧《一缕麻》有吟
  • 下一篇:盘门怀古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