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4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青海湖游记

发表日期:2025年8月30日   作者:陈友良

暑假中,一家人带着孙女游了大半个河西走廊,最后想看看青海湖。

87日中午,我们从甘肃张掖市出发,开车横穿祁连山脉。青海省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超过3千米,一路上群峰高耸,郁郁葱葱,与河西走廊西部光秃秃的沙漠戈壁形成鲜明对照。白色的羊群如雪花般点缀在山的高处,真不知它们是怎么走上去的。更有牦牛优哉游哉地走在公路中间,若无其事地磨蹭着,车子只能停下来等它过道。跑了大约200公里,终于到达青海省的祁连县城八宝镇。

88日,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青海湖。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它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平方公里,相当于太湖的两倍。

旅游部门因其太大就多设了些观光点,我们只去了其中三个。第一个点是圣泉湾,乘坐景区的车。下车伊始,远眺青海湖,只见千里碧波荡漾,万顷浮光耀金,犹如一面硕大无朋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远山,天地好似融为了一体。此时此刻,感觉胸襟是如此的开阔,宠辱得失偕忘,精神为之一振,人爽得好似正出席一场久违的约会。

湖边的游客真多。马和牦牛也不少,其马鞍牛鞍都装饰得特别华丽,它们是专为游客乘坐准备的。那么多人簇拥在水边,点点划划,吵吵闹闹,好像有什么新发现。原来,水边尽是游动的鱼。这些鱼胆子大得不得了,目中无人,它游它的,根本不把你当回事,你随手都可以捞到它。太震撼了!

这些鱼都不是小鱼,是大型野生鱼,大的总有近十斤重吧。仔细观察,样子像鲤鱼,但全身都是黄色的鳍,从来没见过。原来,这种鱼学名叫青海湖裸鲤,俗称鳇鱼。它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易危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曾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捕捞,到2002年时,鳇鱼的资源量已锐减至不足2600吨。后通过封湖育鱼、增殖放流等政策,2024年恢复到了12万吨。

有游客用面包屑喂鱼,鳇鱼蜂拥而至,架床叠屋,鱼上加鱼,闹得像滚开的一锅粥。不一会儿,鸟也来了,看上去像是海鸥,几只,几十只,甚至来了上百只,都浮在水面上,靠近岸边,像看热闹似的,并且来了就不走了。这场面,何时见过?鸥鹭忘机,说的就是这样的画面吧?

资料介绍,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的各种鸟类达30万只以上,其中水禽鸟类,如棕头鸥、鱼鸥、斑头雁、鸬鹚四种大型水鸟数量均在4.5万只以上。这些鸟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就是鳇鱼。所以,保护鳇鱼,就是保护鸟类,鱼鸟共生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物链。禁捕鳇鱼,保护鳇鱼,已形成法律条文。有人担心鳇鱼多了会成灾,纯粹的杞人忧天。

第二个观光点是尕日拉寺。这座藏佛寺庙就建在青海湖的西南岸,距湖仅百余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无论是寺庙的建筑风格还是湖边的自然风光都让人流连忘返。所谓自然风光,是指这一段的青海湖水的独特,近岸和远处的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近岸是灰色,远处是蓝色,中间似划出一条线而界限分明。

不过,湖边这一段地方已被寺庙围栏起来了,人靠近不得,只能远观。若要近看,必须每人交10元人民币才让进去,且只收现金。寺中有近50个僧人,他们也需开销,近水楼台创点收也是情理中事。我们交钱后到湖边一看,水的远近颜色确实不同,但和远观并无两样,原只是满足一种心理需求而已。

第三个点是东格尔观鱼台。观鱼台建在水滨,很是豪华。只是鱼鸟我们都已经见识过了,并不稀罕,所以就走马观花,只拍了几张照片。

湖边的草原同样值得一看。湖边建有木步道,便于游客散步。只见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点星罗棋布,那是成群的牛羊,正在悠闲地吃草、漫步。田地里金色的油菜花盛开着,青稞的穗正抽得旺盛,挨挨挤挤得水泄不通。草原上五色斑斓,湖面上波光潋滟,宁静与壮美,自然与人类,共同构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离开青海湖返回饭店的路上,孙女说她今天还试探了湖水,清清凉凉的感觉真好。我突然觉得有点后悔,我怎就没想到与湖水亲近一下呢?几千里远的一次相会啊!难怪有人说,机会稍纵即逝,所以人生总是免不了遗憾。

0
  • 上一篇:朗颂班学习生活诗三首
  • 下一篇:宁夏奇幻之旅纵览塞上风华——宁夏之旅日记(上)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