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参加过云楼艺术馆建馆十周年古琴音乐会

发表日期:2025年8月21日   作者:张汝鸿

八月三日的午后,苏州过云楼浸润在江南特有的温润里,一场为庆祝艺术馆建馆十周年的古琴音乐会,正于此间拉开帷幕。琴音未起,已觉时光在此慢下来一一这里不仅是建筑的集合,更是千年文脉的驿站,而古琴,恰是那根牵起古今的丝线。

音乐会以十六个节目串联起一场听觉的修行,首曲《渔樵问答》便由吴光同先生奏响。作为吴派古琴传承人,他的指尖下,琴音不疾不徐,似见渔樵于青山绿水间对答,淡泊中藏着世事洞明。这一曲,恰如为整场音乐会定调:古琴从不是孤高的古董,而是能与生活对话的老友。

琴声流转间,张秋红女士的《醉渔唱晚》接踵而至。她指尖的弦音里,有渔舟唱晚的疏朗,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的酣畅。这位深受学生仰慕的琴者,将对古琴的热忱揉进音符,每一声泛音都像月光落进涟漪,清透得能照见人心。而吴永烨演绎的《梅花三弄》,则以三段变奏勾勒出梅花的风骨一一初时如寒梅初绽,清冽孤绝;继而似风雪中挺立,坚韧不拔;终了若暗香浮动,余韵悠长,将古琴"借物咏怀"的意境推至深处。

这场雅集的妙处,更在"兼容"二字。俞红梅带来的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为琴音注入了鲜活的画面感。她身姿流转,唱腔婉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唱词与身段相融,恰似琴音里跳出的灵动音符,让听众在弦外之音中,又品到了另一种东方美学的韵致。

终曲《白雪》由吴明涛奏响时,全场已沉浸在一片澄明之中。琴音时而如碎玉敲冰,清越激扬;时而似琼花漫舞,轻盈空灵。古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之美,此刻听来,古琴的音色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这份"",更添了几分含蓄与深邃,让每一位听众都醉在那片由弦音织就的"白雪"里,忘了今夕何夕。

离场时,夏阳已染过云楼的飞檐。回望这场音乐会,不只是十六个节目的堆砌,更是一场跨越十载的约定一一过云楼以十年光阴守护文化,而古琴以千年音色回应时光。当最后一缕琴音消散在晚风里,我们忽然懂了:所谓"知音",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今日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因琴音相聚,为雅韵动容,便是新时代的"高山流水"

十载琴心,百年过云。这场音乐会,是回望,也是启程。古琴的弦还在振动,就像文化的脉搏从未停歇,在过云楼的青砖黛瓦间,在每一个爱琴人的心里,继续奏响属于东方的韵律。

最后让我作首七律为结语:

过云楼里韵悠长,

十载琴心对晚阳。

问答渔樵吴音古,

争辉梅韵雅调扬。

一腔白雪飞花屑,

半折昆曲绕旋廊。

苦觅何须知我处,

清风弦上是华章。

202584

0
  • 上一篇:看启东六国烟花
  • 下一篇:穿越金鸡湖隧道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