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43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趣谈送灶接灶按灶(邬品嘉)

发表日期:2021年2月3日   作者:邬品嘉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家谈到了旧日的送灶。

人类几千年来有着多种信仰,视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十分敬重,灶头也不例外,很早就出现了灶神的观念。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委派到人间的使者,主管消灾、纳福、进宝,是一家人的保护神。旧时,凡起造灶头,要设灶君神龛,内供灶君马张神像。所谓“马张”是长方形的印有神像的红纸,长约一尺余。有的神龛两侧还写上对联,务农的写“四季平安 五谷丰登”,经商的写“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等,并且每天点香、祈祷,十分虔诚。

农历十二月,称之为“腊月”。廿三,是送灶的日子。这天傍晚,我们苏南浙北太湖一带,家家户户要送灶。送灶,就是祭祀灶神并送其上天,让他向上司汇报该家的情况。灶神,也称“灶王老爷”、“灶君”、“掌家菩萨”、“东厨司令”等。

腊月廿三,买了纸扎轿子,准备了百响、炮仗。傍晚时候,主人先要洗净双手,然后用双手恭敬地请下灶君神像,放在桌子上,富有的人家还须舖上红台布。灶君神像的嘴巴上用糖果涂抹,意思是让灶君上天多说人家好话,求财赐福、消灾延寿。祭祀仪式相当隆重,焚香点烛,祭品中水果桔子必不可少,求来年吉星高照,鱼肉荤腥丰盛佳肴也要湊齐。在家里的人都要诚心诚意地跪拜三次。祭毕,请神像坐在轿子里,用火焚化,炮竹齐放,微风吹拂,纸灰上扬,孩子们欢呼雀跃,“灶君老爷上天了”,煞是热闹、好看。

“热昏颠倒,廿四送灶”,其实风俗习惯不同,有些地方确实是廿四送灶。过去还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即官家二十三,老百姓二十四,船家二十五。据说,上面仙界理事因为一天的时间来不及,所以要分批进行。

腊月廿四,“掸尘”,“尘”与“陈”谐音,迎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 全家总动员大扫除,祈求来年辉煌;这也是我们民族爱清洁卫生好传统,又为迎接明日的神仙的检查。

腊月廿五是诸佛神仙下界凡尘,巡视人间善恶、贫富。人们穿着朴素,吃的全是素食,有的人家还以豆渣当食品,为的是祈盼上苍能够体谅民间的苦难,多赐金银财帛,生活过得好的啊!

除夕之夜,要接灶、按灶。马张店买来“灶王老爷”的纸扎神像,放在桌上,焚香点烛,供品有甘蔗(意谓“节节高”),年糕(意谓“年年高”),糖果(意谓“生活甜蜜”)等等。祭祀一番,表示欢迎灶神汇报、休假回来。然后再由主人请入神龛,称为按灶,形式比送灶要简单一点。

我们都是古稀、耄耋之人,旧时过年,大多从小年夜,即是送灶日子开始。过年小孩开心,有好玩的、好吃的、好穿的;大人为过年关发愁,有钱无钱总得过年。年年辛苦,年年苦,为什么要苦?弄不清楚,所以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上苍,年复一年,循规蹈矩,求神拜佛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雄鸡一唱天下白,旧貌换了新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十九大召开,党中央制订了宏伟蓝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人民生活真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更因住房条件的改善,多少年来“烧饭不用柴”的梦想实现了,何用灶头?送灶已成为陈年往事!作为历史、风俗和文化永远存在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

2
  • 上一篇:诗二首(翁建中)
  • 下一篇:分年货的那些事(宋其华)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